同城服务_附近300元两个小时_快餐300元二小时

当前位置:首页 > 渤海实验学校 > 教学科研 > 科研动态  

立足教学实践,做好教育科研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20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研究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进而为教育实践、教育决策、教育发展服务。

二、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只有搞教育科研,才能进行“教育创新”,只有进行“教育创新”,才能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实践证明,只靠老师的“苦教”,学生的“苦学”“苦练”,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就难以实施。因此,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并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而高素质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一靠不断学习,二靠教育科研。这一点已被许多成功者的经验所证明。 

(四)教育科研是学校、教师的实际需要。付校长强调过:“科研兴校”。是的,教科研是一项对学校、对教师都有好处的双赢的活动。学校年度评估、教师职称晋升、讲课硬件积累、解决实际教育问题都会用到教育科研。

三、怎样搞教育科研

一句话,立足教学实践,做好教育科研。关于教学实践,在这里列举三个“七”,即“七课”、“七题”、“七多”。即: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磨课、微课;组题、命题、做题、阅题、通题、集题、考题;多读书、多总结、多积累、多充电、多修改、多联想、多承担。可以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边教边研抓契机”。

(一)“七课”

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们会翻阅很多资料,如教材、教参、课标、习题、教案集等。备课过程中很多素材可以总结出来,如不同版本教材对同一知识点是怎么阐述的;这个知识点课标是怎么解读的;怎样理解教材编排思路等。集体备课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种备课形式,她凝结了集体的智慧,可以使备课的效益发挥到极致。每个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把它用文字整理出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教科研文章。如我曾经从以下七个方面总结过集体备课:确立“准绳”,删繁就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重组教案;示范引导,先讲后听;学案练习,先做后印;教育叙事,课后反思。再如,一位老师曾发表在《中教参》上题为《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就是精心备课的教科研典范(PPT展示)。

上课(PPT展示)。上完一节课后,每位教师都有很深刻的感受,甚至突发灵感,值得一提的是,灵感一旦显现,立即记录下来,哪怕提纲式的。如果不理会,过后会忘掉或者无心整理了。这就需要上完课立即写教学反思。有的老师写教学反思是应付的心态,为了检查,匆匆地从报刊杂志上抄上几段,这种浪费时间的无用功是要不得的。有的老师抱怨没时间,实际上5分钟的时间足矣。上完课喉咙发干、腿脚疲乏,走进办公室,椅子上一坐,休息片刻、构思一阵,一杯茶功夫就会把教学反思写出来,毕竟刚刚上完课,师生亲历了“真实的发生”,往往会文思泉涌、流淌笔端。加强对某个问题的反思,形成文稿,便是很好的科研成果。如,前几年通过自己上课检查化学方程式这个环节发现学生五花八门的错误,经过多次总结,《方程式书写口诀》便出炉了(PPT展示)。

值得注意的是,总结有时是多次、长期的。刚才短短口诀的诞生在时间跨度上是两年。因为高一学生出的问题先记录在案,等他们上了高二把所有类型的方程式都学完后方可整理成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情况就体现出写反思的重要性了,有时甚至需要对以前写过的反思进行再反思。通过课堂主阵地师生的互动,可以有效地为课堂把脉,发现自己努力备课甚至集体备课都想象不到的问题。

再如,一位年青的同事通过上课写下如下的文章(PPT展示)。

听课、评课、说课。这三个环节教科研的“针线”也是非常多。如青州市教研室王国庆老师整理过一篇文章《教师如何听课评课PPT展示)。

磨课。磨课如同十年磨一剑一样,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对所讲的课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一个“磨”字渗透了教师的大量汗水,也道出了教师反复修改斟酌的艰辛。开展磨课,有助于营造浓郁教研氛围、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助于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微课。微课是最近教育教学上很热门的一个话题,我感觉好奇,于是就从网络上“搜”了一些,也算是学习吧。

1.“微课”的组成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的特点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二)“七题”

“七题”是指组题、命题、做题、阅题、通题、集题、考题。

教学过程中教师离不开做大量的习题。学生多做题成绩提高快,老师多做题专业成长快。如一位物理老师的一篇文章就是通过做题、分析题目写出的(PPT展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赏析》)。再如《熟悉各种史观,答好观点类材料题》便是分析研究高考题的成果(PPT展示)。

深究细探  创新无限——从Fe(OH)2的制备谈实验的改进与创新》、《“麻醉剂”知识专练》两篇论文便是我通过组题、通题、集题写出的PPT展示);《迎考歌谣》则是我通过考题、考试总结写出的PPT展示)。

 (三)“七多”

多读书。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如各科的《中教参》,看看人家对某种教育现象是怎么阐述的,文章是怎么构思的,长期下来,一定会“读有所得”,自己的头脑一定会丰富起来。

多总结。作为教师,课堂上经常教学生总结归纳知识,自己首先擅长总归纳结。不仅仅总结学科专业知识,还可以总结教师共同的学科——教育。如一位体育老师的《爱,让教育之魂常在》,文章高度归纳提炼了三大点——“真”是师德的根基;爱“业”是师德重点;爱“生”师德的核心(PPT展示)。

我曾经将古诗与化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这类题材编辑最为喜欢(PPT展示古诗<石灰吟>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

多积累。我发表过一篇《科学发现上的偶然》,就是将平时积累的化学史(波尔多液的故事、乙醚麻醉剂的发现 、酸碱指示剂的来历)串起来了。

多充电。不要放过任何充电学习的机会。如学校经常派出听课、学习、开会、交流,这都是提升自我的绝好机会。其实更过时候,我们是向办公室里的同事请教,很多教师有很高的教学素养,也有着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只要用心学习,虚心请教,相信,天长日久,教科研之风就会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

多修改。一篇初成稿的文字材料,需经过精心雕琢、悉心打磨、多次润色方可成型。当然,一篇已经发表了的成果也可以经过修改、润色下次重新利用,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我有一篇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章,曾于2012年5月在《教学仪器与实验》上发表;后经过修改,2013年上半年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再易其稿,2013年下半年成功申报了寿光市重大教育教学问题行动研究二等奖;2014年4月,还是这篇成果直接认定寿光市教学成果三等奖。这正是:好事多磨,磨多好事,修改整理,善抓契机。

多联想。教育科研首先要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要接地气。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在联想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还是上面提及的那篇文章,文章形成的契机是几年前一次实验教学评估。因为要抽查学生动手能力,当时我们高二化学组连周末也未休息在实验室里搞突击。为了提高效率,当时我们采用流水作业,由教师“蹲点”,即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实验,固守在实验装置旁,讲解、演示、指点……好似“营盘”;学生则5至6人一组,由组长带领,一组一组地动手、探索、学习、观摩……好似流水“士兵”。这种方法新颖独特,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而流水作业,能使教师的工作量化繁为简,给学生带来的收获却是由小到大!正是基于这种实际的做法,我想到了完善机制、层层把关;“两课”融合、相互促进;铁打“营盘”、流水“士兵”。我及时把它们组织成文字。又一次也是上级来检查,当时我准备一个关于社团的材料,我又得到启发,联想到组建社团、以点带面;网络虚拟、感受真实;“文化”搭台、“实验”唱戏;集思广益、幽默教学;就地“取材”、走向社会。材料都有了,剩下的就是挤出时间,克服惰性,将两次材料整合在一起,也就有了这项成果。

  去年教育局有一个“未来十年高中教育”的征文,这样的题材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联想成分。我根据一句老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拟出了题目《“三个一切”——未来高中教育的指挥棒》,思路是:一、一切为了孩子(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 美育、劳育);二、为了孩子一切(1. 2. 3. 4. 5. 6. 7.游);三、为了一切孩子(1.分层教学 2.导师育人 3.弹性作息 4.张扬个性)。                                        

关于联想,再如上大学时我就从外县一位同学哪儿听到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句谐音,原子序数为21~30号元素分别是:“钪钛钒铬锰,铁钴镍铜锌”,可记作“钪钛反革命,铁姑娘痛心”。 我很受启发,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当我给学生上到元素周期表时,也试着用谐音法总结了一下,“镓锗砷硒溴氪”,可记作“假设砷硒休克”;“铷锶钇锆铌钼,锝钌,铑钯”可记作“如此依靠你吗?得了,老爸”。第五周期剩下的元素“银镉铟锡锑碲碘氙”便记作“有个人习题(结果做成了)四点三”。这样一来,把本来生硬枯燥的元素名称改编成了具有一定语义的语句,记忆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后来又过了一两年,又教到这个地方时,继续总结出了口诀记忆法、分散记忆法、拟人记忆法。其中拟人记忆法“联想”的味道就很浓厚,我是这么总结的:如果把元素周期表看作一个大家族的话,那么在这个家族里面,有爸(钯)、妈(钼)、大伯(铂)、大婶(砷)、姥姥(铑)、妗(金)子。有两个哥哥(镉、铬)、两个弟弟(锑、碲)、一个妹妹(镅)、三个姨(铱、钇、镱),还有(铕)我你他(锇、铌、铊),大家伙们(钽、镓、钬、钔)都是好朋友(硼、铀)。这样将元素符号拟人化,不仅记忆方便,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如此跨时一两年的整理,的确渗透了心血和汗水,于是投稿后很快发表了。

多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很多教研活动等,都要勇于承担。这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历练,更是一次绝好的教科研。很多次为了完成具体的任务,要形成文字材料,如经验交流、学习体会等等。既然下了一番功夫形成了文字稿件,何不再用一点功夫,去完成“最后一公里”,让手稿变成铅字、让成果得以推广、让大家方便共享、让自己有所收益呢?

  四、教科研的主要形式

 

  形式;校本教材;自制教具

 

 最后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1.教科研不是空中楼阁,她密切联系教学实际,她是接地气的;她是每位教师经常做的事,她不是少数教师的事情,她是每位教师经常性的教学行为;她不是老教师的专利,青年教师只要用心也可以做得很好。

2.科研契机无处不在,教学故事随时发生。教学反思动真格用心去写,不要应付;多写教学反思的老师,一定是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成长很快的老师。

3.灵感很重要,灵感会一闪即过,所以要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时记录课堂上发生的小花絮,或许我们的职业倦怠感会少一些。

4.写文章观点尽量新颖独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这样发表的几率会高。

5.不要急功近利。大刊物投不中,就投小刊物;小刊物不给发表,自己给自己发表。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如同工具书,教学中随用随查。

6.只要手头有文字材料,抓紧时间修改、润色、投稿,指不定哪一篇会发表。哪怕不发表教学中也会印象深刻。投稿时尽量跟编辑通过信箱或QQ聊一下,把握刊物所需要的内容、进度、要求等,稿件命中率会高。

水平所限,以上所述——尽管甚是啰嗦、甚是粗浅、不上讲究、不登大雅,却非常尽力、非常坦诚,希望得到批评、希望抛砖引玉。谢谢大家。

附件下载:
友情链接: 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
版权所有@寿光渤海实验学校 鲁ICP备20029317号-1
校址:寿光市羊口新区学府街801号
Tel:+86 0536 5117576 Fax:+86 0536 5117576
技术支持:山东东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扫一扫 加微信关注